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述
发布日期:2012-12-25

         2012年,在上海深入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产业增加值达到2269.76亿,年增长率达到10.80%,产业发展呈现出体制机制日趋完善、优势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态势良好、政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推进等特点。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创新转型、攻难克坚关键时期的发展亮点。

 

第一章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述

2012年是贯彻实施《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的第二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见图1-1),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产业载体多元发展,企业活力得到提升,产业布局日益合理。

 

一、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逆势上扬幅度达到两位数

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平均从业人员129.16万人;实现总产出769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增加值2269.76亿元(见表1-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高于全市GDP增幅3.3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9%,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2%

其中,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测算,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3811.96亿元,实现增加值1188.4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5%,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1%


 

 


 

(二)增加值增幅高于同期全市GDP3.3个百分点,七大门类产业增速超过两位数

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增幅高于全市GDP增幅3.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第三产业增幅0.2个百分点;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9%,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占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8.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从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来看,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建筑设计、休闲娱乐服务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等七类产业的年增长率超过10%(见图1-2)。

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艺术业三大类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居前三甲,分别达到19.7%16.0%15.4%

会展服务业是增加值增长最快的中类产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中的“会展服务业”增加值为46.69亿元,增幅高达32.7%

媒体业增加值增速下降4.7%。其中,“新闻出版服务”发展平稳,增加值增速为6.9%;“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增加值较2011年增速下降24.0%,主要原因是2011年“广播电视电影服务”骨干企业成功借壳上市,母公司投资收益超过15亿元,带动行业出现跳跃式增长,增加值较2010年增长35.1%2012年“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未有重大资本或投资收益发生,扣除资本运作与收益影响,“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的发展有序平稳,全行业营业收入仍在稳步增长中。

 

(三)文化创意服务业比重大,集中度较高

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分行业结构来看,文化创意服务业比重大。文化创意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97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86.9%;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96.69亿元,比上年增长9.4%,占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13.1%

文化创意服务业总产出居前五位的建筑设计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时尚创意业,占总量的70.84%(见图1-3);增加值居前五位的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建筑设计业、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和工业设计业,占总量的69.20%(见图1-4)。

 

(四)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梯度结构特征逐步显现

从图1-3和图1-4可以直观地看出,上海文化创意服务业十大产业门类呈现“三级梯度”的结构性特征。

从总量结构来看,呈现三类不同规模的产业。总产出超过千亿元的产业有2个,分别是建筑设计和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超过500亿元的产业有5个,分别是广告及会展服务业、咨询服务业、时尚创意业、休闲娱乐服务业和工业设计业;500亿元以下的产业有3个,分别是媒体业、网络信息业和艺术业。

从增加值结构来看,也显示出梯度性特征。超过300亿元的产业有2个,分别是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和建筑设计业;150-300亿元的产业有4个,分别是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工业设计业和休闲娱乐服务业;150亿元以下的产业有4个,分别是媒体业、时尚创意业、网络信息业和艺术业。

从增长结构来看,不同的产业类别增长率也呈现出差异性。年增长率超过15%以上的产业有4个,分别是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艺术业和工业设计业;年增长率超过10%的产业有3个,分别是建筑设计业、休闲娱乐服务业和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年增长率在10%以下的产业有3个,分别是网络信息业、时尚创意业及媒体业。

 

二、产业载体多元化发展,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一)产业载体丰富,重大项目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显现

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产业基地、产业平台和产业活动并举的多元化产业载体格局,重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显现,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化发展。

三类重要产业载体形成,一是以产业园区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三是以展示交易体验为特色的各类文化创意活动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基地类、平台类、活动类、功能提升类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发展良好,包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绿色印刷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区”、“环东华时尚产业基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江南制造创意产业集聚区”、“昌平路时尚设计集聚带”、“碧海金沙文化旅游创意园”、“环同济建筑设计基地”、“国际黄金珠宝产业创意园”、“上海迪士尼项目(一期)”、“上海国际汽车城设计研发港”等列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14个重点项目,10个项目已有实体单位负责推进,总占地面积在12.2平方公里以上,总投资额在377亿元以上,入驻企业数也在稳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正逐步显现。

 

(二)企业活力增强,“大、中、小”各种所有制企业齐头并进

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国有骨干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上海文广集团2012年完成营业总收入214.5亿元,同比增长11.9%;上海东方传媒集团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54.7亿元,形成了金融与商业信息服务、新媒体、娱乐业务、动漫少儿、电子商务等五大板块;上海电影集团2012年利润总额超过20%,经济效益居全国电影企业前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文艺出版集团两大集团的重组2012年迈出实质性步伐;2012年东方网转企改制顺利完成。

2012年上海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迅猛,显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20127月,新文化传媒集团在A股成功上市,成为本市首家民营影视制作类上市企业,上市一年企业市值已从14亿增加到40亿;上海指南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最为优秀的产品设计和创新机构之一,在为全球近20个国家的知名企业提供产品设计与咨询服务,服务行业覆盖通讯、家电、快速消费品、工程机械、公共设施等,合作企业包括西门子、三星、宝洁、联合利华、日立、英特尔、三一重工、中华药业、九阳、耐克、松下等。同捷科技开发了“超级平台技术”,实现本土汽车设计的新飞跃,至今累计开发了400多个车型,积累了300多个整车车型的数据库,拥有33000项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开发流程22000多项;大众点评网2012年加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布局,目前月活跃用户数超过6000万,点评数量超过2500万条,收录的商户数量超过260万家,覆盖全国2300多个城市,已成为全国领先的本地生活消费平台。

2012年上海开展了首批30家上海市设计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继续表现出了良好的上升态势。如在网络视听、网络资讯、动画游戏、影视制作等领域的“PPTV”、“东方财富网”、“淘米网”、“巨人网络”、“新文化”等,在设计、时尚等领域的泛亚汽车设计、指南工业设计、木马工业设计、溯洄(上海)设计咨询、家化集团、罗莱家纺、恒润数码科技等,在细分市场中优势显著,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率。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文化企业入选第五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

 

三、产业空间布局向“一轴、两河、多圈”集聚,呈现产城融合态势

 

(一)延安路城市发展轴

2012年上海延安路城市发展轴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从稳步推进逐步走向深化发展。大虹桥商务区、环东华时尚产业集聚区、静安时尚创意产业示范区、淮海中路国际时尚消费区、南京东路-环人民广场文化旅游消费区、陆家嘴金融贸易旅游会展集聚区、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和动漫谷等重要节点上的重大项目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黄浦江滨江文化创意集聚带

黄浦江沿线的文化创意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与体验消费市场对接成为发展的新亮点。其中,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杨浦滨江工业设计功能区、十六铺上海码头文化创意旅游功能区、“江南智造”创意设计功能区、徐汇滨江等重点区域进一步提升发展。

 

(三)苏州河滨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

普陀、长宁、静安、闸北和虹口等苏州河沿线的文化创意产业2012年上了新的台阶。沿河普陀区的长风生态文化园、M50、长宁区的创邑·河、湖丝栈、静安区的安垦绿色、闸北区的苏河湾、虹口区的1933老场坊、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的品牌效应和辐射效应逐步体现。

 

(四)产城融合态势渐显

各区县文化创意企业进一步向产业园区集聚,多圈型集聚和产城融合态势明显。2012年上海8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总建筑面积为33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9298家,同比增长10.76%;从业人员20.55万人,同比增长15.32%;单位人员产出值平均为96.87万元/人,同比增长21.13%。围绕区域产业定位,结合城区改造,出现了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集聚区;通过园区、社区、街区三区联动,形成了一批集聚区的集群化发展。如中心城区的黄浦区结合街区改造,依托原有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在原有的一区六园的基础上整合产业资源,将SOHO丽园纳入核心板块,形成了一区七园的产业集群;郊区的嘉定南翔镇和松江泰晤士小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引领,拓展了产城融合和城镇整体转型的创新之路。在“2012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中国创意名城”活动中,上海以创意设计特色入选“最中国创意名城”。2012年,上海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以高端软件、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中国软件名城”的创建工作,聚焦“名企、名人、名牌和名园”建设,打造“中国软件第一城”。